IMPORTANT2025年10月1日,“K字签证”政策正式实行,但是这是一个极具危险性、模糊性的政策,甚至可能会产生严重危害,引起了互联网的舆论风波。
本文的目的是科普什么是“K字签证”,以及展示当前群众对此政策的评价,本文的所有内容均摘抄自知乎和微信号,均不代表博主观点。
系统梳理:10月1号即将执行的K签到底是什么?
作者:强化学徒
摘要:应该是最全面的梳理贴了,人工敲字,如果大家觉得有用,欢迎转载,不保留版权,毕竟帖子可能不会保留太久。
最近讨论激烈的“K签”即将在10月1日执行。这个设定初心应该是“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便利外国青年科技人才来华,促进青年科技人才国际合作交流”。目前自媒体讨论的信息纷繁复杂,所以我追本溯源,找到了最关键的五份官方文件,逐一梳理了K签的来龙去脉和核心内容,尤其对比了之前的R签,可以看到其中可能隐藏的风险。
先梳理一下时间线:
- 2025年08月07日:关于修改《xxx条例》的决定-成文时间;
- 2025年08月14日:上述条例发布
- 2025年08月14日:答记者问,公布门槛为stem本科学历。
- 2025年09月19日:美国特朗普签署公告,宣布将H-1B签证的申请费用大幅提高至10万美元。该费用为一次性收费,仅适用于2026年及之后的新申请,不涉及续签、换雇主或境外返美的现有签证持有者。
根据美国数据,2024年给印度公民的H-1B签证发放数量最多,占获批人数的71%,中国位居第二,占11.7%。 批评先前签证制度的人士,其中包括一些美国技术工人,表示,公司利用H-1B签证工人来压低工资,越过美国人让其无法获得高薪工作。
特朗普在其公告中表示:“H-1B非移民签证计划的设立目的是将临时工作人员引入美国,从事附加的高技能工作,但它却被蓄意利用,用低薪、低技能的劳动力取代美国工人,而不是对其作出补充。通过系统性滥用该计划,大规模地取代美国工人,损害了我们的经济和国家安全。”
- 2025年9月19号后,受美国H-1B影响,印度媒体把目标投向中国K签,与此同时,我们自己对K签的宣传和报道非常少:
印度《明特报》称,K字签证能够为印度科技企业开辟一条新道路,助其在美国市场之外实现多元化发展。这些企业可能会考虑在中国派遣部分员工,逐步扩大在中国和其他亚太市场的业务。
《今日印度》也表示,在特朗普推出H-1B签证的“自杀式”政策后,中国又一次抓住了机会。特朗普“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相关政策、H-1B签证费飙升、美国的官僚主义障碍以及充满敌意的言论,正在将全球STEM人才推入中国的怀抱。
- 2025年09月29日,“中国K字签证在印度引起广泛关注”,中方回应
路透记者提问,K签证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印度。发言人能否分享关于即将于本周三生效的K签证的任何新信息或细节?
GJK表示,为促进中外青年科技人才交流与合作,中方决定在普通签证类别下增设青年科技人才签证,即K字签证。“关于申办K字签证的具体事宜,请关注中国驻外使领馆即将发布的相关信息。”
- 2025年10月1日,预计施行上述条例。
经典的时间线梳理完毕,下面,我将用官方文件里的原文,逐步解释大家关注度高的几个问题:
1. 18年的“高端人才”R签,最低门槛是什么?
在讨论现在的K签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过去的R签是什么标准。
根据2018年发布的《外国人才签证制度实施办法》和《外国人来华工作分类标准》,R签对应的是A类外国高端人才。
这个A类是什么概念?我们来看看最容易达成的几个条件:
- 符合国际公认的专业成就认定标准的: 我选了2个容易达到的条件:
- (1)曾任国(境)外高水平大学中层以上管理职务或聘为教授、副教授的。
- (2)作为第一作者在国际高水平期刊(JCR一、二区)发表过3篇论文。(文件:《分类标准》(二)-8)
- 市场导向: (1)工资收入不低于当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6倍。(文件:《分类标准》(三)-9)
- 创新创业人才: (2)以拥有的重大技术发明、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或专有技术 出资,连续三年投资情况稳定、企业实际投资累计不低于 50 万美 元、个人股份不低于 30%的企业创始人。
- 优秀青年人才: 40 岁以下在国(境)外高水平大学或中国境内高校从事博士后研究的青年人才。
- 计点积分在 85 分以上的: 这里的计分都很严格的。
综合来看,能通过R签的,一般至少是高管,或者名校博后,或者副高级教职,这些确实属于我们通常认知中的“高端人才”。
2. 现在K签是什么?最低门槛是什么?
现在,让我们看看十一要执行的K签。
- 发布时间与执行:2025年8月14日发布,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
- K签的规则和条件是什么? 根据25年8.14日的四部门负责人的答记者问,K签的条件是:
K字签证签发给从境内外知名高校或者科研机构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学科领域专业毕业并获得相应学历学位证书(学士学位及以上),或者在上述机构从事相关专业教育、科研工作的外国青年科技人才。具体条件和要求将在中国驻外使领馆网站公布。
是的,现在的门槛变成了学士学位及以上
- 最终规则谁制定,什么时候发布? 今天的答记者问中提到:“具体条件和要求将在中国驻外使领馆网站公布。” 外交部也回应:“请关注中国驻外使领馆即将发布的相关信息。” 这意味着,最终的细则还没出来,由外交部等部门制定。但核心的“学士学位”标准,已经很明确了。
- K签和R签的差距是什么?
- 学历门槛: R签在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最容易的门槛是名校博后,但K签直接降低到境内外知名学校的学士。
- 工作经验: R签一般需要经过严格验证的学术或工作成就,K签目前没有明确的工作要求。
- 核心区别: 根据上面的答记者问,“K字签证仅对年龄和教育背景或工作经历有特定要求,不要求国内有聘用或邀请单位,申办流程也将更为便利。”。
R签一般有国内单位的雇佣或者邀请,但K签则只用满足 年龄、学历和工作经历(目前还没明确)就可以申请。
- K签能做什么?待多久?家属问题?
- 活动范围: 官方说法是“可从事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交流及创业、商务等活动。”这个范围非常模糊,“商务活动”可以解释太多场景了。
- 停留时长: 官方只说了“将在入境次数、有效期、停留期方面为持证人提供更多便利”,具体多久还没说。
- 家属问题: 现有文件没有提及是否可以携带家属。但参考R签“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签发有效期相同、多次入境的相应种类签证”的规定,未来K签也有可能也会引入家属,形成“一人来华,全家入境”的局面。
3. 我们真的缺这些“外国人才”吗?
有人可能会说,中国发展需要人才,是的,我们确实需要引入一些能过R签的“高端人才”。
但我们真的需要K签这种门槛的“外国人才”吗?
根据《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4月的报道《每年超500万STEM毕业生,全球领先!》:
“中国每年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专业(STEM)毕业生的数量,超500万,全球领先。” “中国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2亿人,研发人员总量均居全球首位。”
我们自己每年培养出海量的、全世界最多的STEM毕业生,我们这群人,正面临着激烈的就业竞争。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为什么要去引进那些仅有“学士学位”的外国毕业生,来和我们抢好不容易产业升级才拥有的工作岗位?
4. K签的低门槛已经引起印度媒体的广泛报道
众所周知,由于特朗普政府对H-1B工作签证增加高达10万美元的新费用,占H-1B总数70%的印度申请人正在全球寻找替代方案。中国的K签,门槛比H-1B低得多(H-1B至少需要有公司雇佣),无疑成了他们眼中的“新目标”。
这个消息已经在印度媒体上得到了广泛的报道和宣传。更令人担心的是,他们之前申请H-1B签证时,有着丰富的造假经验,比如说“签证工厂的大学”。
刚好,K签的门槛只有一个模糊的“知名高校”学士学位。
“知名”如何定义? 印度以及非欧美的其他高校,如何界定是“知名”?哪怕靠世界排名,能否避免被操纵的情况? “无需邀请”的责任问题”: 拿了K签的人进来后,如果造成负面行为,可以去找谁?没有雇主,没有邀请方去约束,这样的人,会给社会管理带来多大的风险?
总结:
目前的K签,虽然说是“引进青年科技人才”,但门槛太低,并且规则非常模糊。它将签证的普遍门槛从“博后”拉低到“学士”,取消了国内单位的“担保”,叠加我们本身每年超500万毕业生的情况下,与引进“高端人才”的初心相悖,并且可能有很大的潜在风险。
不仅对我们每年500万的STEM毕业生构成直接的就业冲击,还极有可能被那些因其他国家签证收紧而急于寻找出路、甚至不惜造假的群体大规模滥用。
签证,是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欢迎真正的高端人才,但不应该以牺牲本国毕业生的利益和安全为代价,去引入一些并非高端的“人才”。
最后,希望能通过对官方文件的解读,帮助大家梳理清楚这件事情的重点和潜在风险。
参考文献:
- K签的第一次公开: 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508/content_7036507.htm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4日
- 4部门关于K签的答记者问 https://www.nia.gov.cn/n741440/n741577/c1739862/content.html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4日
答:K字签证签发给从境内外知名高校或者科研机构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学科领域专业毕业并获得相应学历学位证书(学士学位及以上),或者在上述机构从事相关专业教育、科研工作的外国青年科技人才。具体条件和要求将在中国驻外使领馆网站公布。
- 今日回应K字签证: https://www.news.cn/20250929/686d04ba0172450fbc4a77581c091b02/c.html 发布日期:2025-09-29
- 18年,R签的通知: 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8/content_5296556.htm 发布时间:2018年
- R签需要外国人来华工作分类标准(试行) A类人才 https://fuwu.most.gov.cn/r/cms/zwpt/web/pdf/wgrlhzq/20180731103648_983.pdf 发布时间:2018年
- 每年超500万STEM毕业生,全球领先!——读懂中国经济新优势 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4/content_6942783.htm 发布日期:2024年
匆忙推出的K签证,警惕引入洋垃圾!
4+4多牛、培养的医生毕业于野鸡大学,搞外遇,恶臭了医德。如今又来个K签证,能经得起诱惑人民的检验吗?
中国每年毕业这么多大学生,如果好好培养,哪个不是优秀人才?非要从国外的野鸡大学去引进吗?早年那些润出去的贪官、暴发户的子女拿了国外的国籍,上几天野鸡大学,然后光明正大的申请K签证,回国就是高级人才。试问?这些人真的比国内的人优秀吗?会不会变成间谍?会不会成为国内法律的挑战?国家要引进高级人才?没问题,那些院士、科学家引进都没问题,给绿卡也可以。但是普通的工程级人才,还需要引进吗?国内每年毕业的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怎么办?高效教育改革如何落实?只有解决根本问题才能保证国家科技的发展。而不是靠引进这些K签证的人!
中国的繁荣稳定靠的是14亿中国人,靠的是每年毕业的千万大学生人才,我们自古以来就是自力更生,如果非要依靠外国人,那为什么现在要研究芯片、人工智能,直接买不就行了!中国不同于美国,美国是移民国家,国家的发展靠的就是外国人。一百多年前,这些人来到美国,开启了美国自二战之后的繁荣,但是如今一百年过后,美国经济下滑、社会矛盾撕裂,他们也会选择毫不犹豫的离开,来加速美国的衰落。但是我们中国不同,中华民族是一个民族认同感很强的民族,我们要有自己的人才培养、选拨机制,培养自己的人才资源沃土!当然,国外有优秀人才不假,我们可以引进,像当年前苏联解体时大力引进,甚至允许他们拖家带口,但是前提是科学家级别的,而不是k签证的普通技术人才!
诚然,现在美国阻挡移民进去,确实给了其他国家机会,站在大局的角度讲,也是给了我们机会。但是我们不能照单全收,而是要提高人才引进的门槛!对于行业的领头人、科学家、院士我们可以引入,也可以给绿卡,但是对于水货、徒有其表的人,请挡在门外,不要祸害中国人才的机会!所以,请收紧K签证的发放,不要觉得洋人毕业名校就是洋才,有可能是洋垃圾!
说说K证,谁支持,谁反对?
作者:锁定坚强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1H_kK0BqTGxQULIYfZbhUA?poc_token=HAD_3GijTv2thlnUstO2Tt5CCTXZZpDsNFU-vl8n
这几天,网络上关于所谓的开放引进外国人才机制的K证吵得沸沸扬扬,我看了一下,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对于这个机制持有否定态度,因此对于这个政策可谓是一片质疑之声。
我的态度旗帜鲜明,不仅不支持,反而对于之前的一些移民政策都持一种谨慎态度。这个事情很好理解,一句话,今天我们中华民族整体还处于一种对于西方文化的仰视心态中,真正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并没有建立,甚至在我看来,这个所谓的引进外国人才的机制,都是建立在并非文化自信的心理基础,而是一种被动的所谓西方多元化叙事的心理动因上,这可是和中华的文化自信没有关系。
人类有史以来,可以说没有一个民族比中华民族更加自信和包容,而这种自信和包容是建立在什么思想之上?建立在中国这片土地悠久的历史,建立在这片土地上发展出来的辉煌灿烂的文化,并且在对比了外族文化之后有了一种确定的先进的文明思想的自信之上的包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对于外族文化的自信和包容,是一种成熟大人对于幼稚小孩的包容,这也是中国文化历经几千年发展出来的文化高度的所在。
同样在中国历史上,所谓引进的外国移民,是基于一种外国移民对于中华文化的倾慕,是仰望中国做为天朝上国的人来到中国的,来这里接受更高层次文明的洗礼,这样的人,中国可以包容他,可以接纳他,有教无类嘛!
然而今天是这样吗?实际上今天中国的心态还有一大部分人心中在仰视美国做为天朝上国的,虽然近几年中国的科技发展迅猛,但科技只是文化内核的延伸,而中国今天真正的文化内核,已经被西方文化观念侵蚀得千疮百孔,今天中国无论是所谓的艺术和教育,包括制度与政策,都深深的打入了西方烙印,而中国的精英们,可以说真正秉持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观念的人没有多少,这不用明说,查一查那些所谓的精英们,尤其是商业精英们有几个没有在国外的“狡兔三窟”。
中华民族是以文化为连接纽带而形成的,今天这种文化连接纽带还有几何?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在几十年如一日的对于西方所谓的文化追捧中日趋式微,不客气的说,今天即便是某些文化现象看上去似乎是中国的,但也仅仅只是中国的外壳而已,其内在本质还是西方那种“个人自由表达”而已,很多在传统中国思想观念中不能容忍的现象如今都招摇过市,甚至成为了主流表达,这是中国文化自信的展现吗?!
而作为现代中国,或者说整个中华民族最能起到文化自信,能够凝聚全民族共识的唯有毛主席思想,因为毛主席思想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和现代意识的完美结晶。可是今天的中国,却又讳莫如深,不敢积极宣传,甚至还暗中打压,所以今天的中国文化层面是这样的一个态势,传统的思想文化观念,绝大部分被视之为”落后,保守,禁锢“的观念,比如中国思想表达中的含蓄,婉约,今天已经基本被国人弃如弊履,取而代之的是所谓的”粗暴,直白的西方式表达“,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退步的表现,(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如今年轻的中国人对于”我爱你“这种已经接近于山盟海誓的话语流于一种轻易表达,这实际上是受到西方浅薄思维的影响,因为誓言是不能轻易出口的,而且内涵宏大的情感是难以用一句话去证明的,这本身是”轻言多欺骗,论迹才长久“的感情,文化积淀不足,就习惯于用未经情感沉淀,而带有急于自证的欺骗性质的话语表达)
而中国更多的优秀文化传统,比如男女相敬如宾,尊老爱幼,善良谦让,仁爱为怀,诚信为本,勤俭持家等等,今天都已经不再被视为美德,或者说实质已经被破坏了,究其原因,中华民族的美德都是基于一种维护社会的、集体的或者是家族关系和谐而生成的,而这几十年这种社会的集体的包括家族的关系被盲目效仿西方所谓的”先进“观念基本打破了,个人意识泛滥严重,所以今天中华民族的共识实际上是被严重削弱的。
而在西方几十年的贬中宣传,同时来自中国内部无良文人和媒体的自我矮化意识,导致今天中国在全世界的形象并非是一种令人仰慕,让人向往的文化形象,(这一文化形象至今仍然由霸凌全世界都美国承担,今天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因为被歪曲了舆论和教育驯服,已经被谎言所欺骗,把恶徒当善人,这就是人类这数百年间文化、道德严重倒退的现象成因),因此,所谓引进外来人才,来到中国恐怕也多是一种”当爷“心态,这从这几十年来,诸如外国游客,外国留学生,包括国内一些故意滞留境内的外国人面对中国人所表现出来的态度,都可以证明,绝大多数外国人到中国来,没有一种对中国文化敬仰,对中国悠久历史的谦卑,来中国抱着学习和服务中国的心态,那么这种心态下就急于引进所谓的外国人才,对于未来中国是有很多隐患的。
中国老话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中国的一切俗语典故,都是从历史实践中得来的,并非是杜撰和妄想,看看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几次最大的危机都是来自于没有完全同化的异族,令后人仰望的盛唐,也败于“引进”的外族之手。而今天或许在某些受到西方思维影响严重的人看来,他们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颠覆,甚至有着某种‘使命感”的加持,所以在今天中华文明没有真正占据人类思想文明制高点认同之前,(而毛主席思想在历史曾经达到过这样的高度,至今在世界仍有余音)。所以在今天这种思想与制度现状之下,贸然引进所谓西方“人才”,我认为于中华文明而言,危机远远大于收益。
除了以上的文化因素,所谓的引进外国人才机制,在现实中也有诸多让人诟病之处,一个是如今中国的科技突飞猛进,各种尖端技术已经呈现出领先世界之态,为什么这个K证对于外国人的限制仅仅止于本科以上,而同期中国本科毕业生的庞大队伍,却大量游走于失业边缘,如果我们真的在某些行业需要大量的下游人才,在我看来,即便是中国的大学生群体,从头培养与成长收益也应该比所谓的引进外国人才更有把握和益处,毕竟中国人的吃苦耐劳和聪明才智,是经过几千年文明浸润出来的秉性,这一点绝大多数的外国人没有可比性,所以在中国,除了有必要引进已经被事实证明了的外国尖端科技人才,我实在没有得出一点泛泛引入“可能的”外国人才的必要性。
中国不是一个移民国,不需要依靠移民去扩大所谓的影响,中国本身的文化基于祖先认同,是中华先民在漫长历史演变中得出来的民族情感共识,并且也是对于人类社会更加深刻的认识,所以当璀璨的中华文明真正走向复兴,必然展现出无与伦比的影响力,那时不用再去搞什么引进政策,对于中国文化真正高山仰止的外国人,会以自证能够服务于中华的方式来让中华接纳的,如今还为时尚早。
总之,吸引所谓的外国人才,需要以中华文明认同感为基点,显然这几十年来西方文化的侵蚀导致离此甚远,先做到正本清源,真正树立对于中华文明高度的认同再说吧。